第57章(1 / 2)

伐清 灰熊猫 4539 字 1个月前

虽然缙绅们将来可以向当官的熟人、老乡诉苦,设法向朝廷弹劾胡全才,不过眼下胡总督的权势还是大伙儿惹不起的。

这个幕客对周培公说道:“兵法曰:不因怒兴兵。山西佬被邓名折腾得灰头土脸,气急败坏想找回场子,我看他多半讨不到好!再者,他打听到邓名乃是弘光之后,就想抓住邓名向朝廷邀功,这不就是兵法上所说的百里趋利嘛?我看此次出兵凶多吉少,我不想跟着去了,我就说我生病了。”

“这样做不妥。”周培公觉得对方是共事的同僚,又来向自己问计,就说道:“我在总督大人身边好几年了,总督大人好似袁绍,外宽而内忌。因为不看好他出兵所以你才称病,总督大人岂会看不出来?此一战总督大人如果夺回钟祥还好,若是真的失败归来,非要拿你出气不可。总督大人是袁绍,你就要做田丰吗?我觉得不但要跟着出征,而且要盛赞总督的兵法韬略了得,预料此战必胜。这样将来就是打败了,总督大人也不好意思和我们这些看好他的人过不去。”

经周培公这么一说,那个同僚恍然大悟,仔细一琢磨,惊得背后出了一层冷汗。他顾不得再与周培公唠叨,起身告辞道:“多谢贤弟赐教。愚兄这就回家收拾行装,随时准备与山西佬一起出发。”

对方这种感激涕零的态度让周培公感到十分得意。除了这个人以外,还有好几个同僚也都一样的思虑不周,周培公也提醒了他们,得到了他们的感谢。

这两天武昌城内的形势很紧张,人心惶惶,周培公私下也有些不安,唯恐胡全才找自己的麻烦。郝摇旗、刘体纯等夔东将领的兵马加在一起也不太多,远远无法和云集武昌的两湖绿营相比,周培公估计明军得到消息以后多半会自行退去,所以打算在胡总督鞍前马后多卖力气,挽回一些不好的印象。

河道里堵了那么多石头、铁索、木桩,无论总督衙门如何三令五申,一天的时间也疏通不了。胡全才估计钟祥那边的明军很快也会得到消息。如果朝廷对邓名的影响足够重视的话,那么收复钟祥就是一桩功劳,可以将功折罪。要是再擒获小福王手下的几个将领,那就更好不过。

于是胡全才就把李世勋召来。李世勋本来属于川军系统,多年前胡全才在汉中任上的时候,李世勋和现在的重庆守将王明德一起投降了胡全才。李世勋后来驻扎在常德,得知武昌有紧急警报后,急忙统帅本部兵马赶来护卫总督大人。由于驻地距离武昌较近,李世勋的人马早早就赶到,到现在将士们已经得到比较充分的休息。

为了鼓舞主力部队的士气,胡全才今天把城里富户聚集的城区交给他们,让他们去征丁。李世勋分到的是一块有大量缙绅居住的城区,他的兵丁耀武扬威,挨家挨户地讨要银两,收获颇丰,现在士气振奋,一个个摩拳擦掌,纷纷嚷叫着要为湖广总督出力。

胡全才让李世勋先行一步出发,为大军开路,同时侦探沿途情况。现在武昌方面得知安陆府的明军兵力分散,守卫钟祥的兵力十分薄弱。胡全才任命李世勋为先锋,除了他的本部兵马,又把夷陵等地前来驰援的士兵也交给他一部分,这样李世勋麾下兵力上万,披甲兵也有四千多人。

“若是敌人有备,就要谨慎行事。”虽然胡全才希望李世勋能够奇袭成功,趁着明军不备取得较大战果,但汉阳的动静这么大,很难说明军是不是已经得了消息。估计明军还来不及立刻聚集起来,形成对李世勋的重大威胁。胡全才让李世勋早走一天,若是发现明军已经戒备,就不要贪功冒进,只要为大军做好侦查工作就行。

李世勋大声领命。他也想取得功劳,更上一层楼。从侦查的结果来看,偷袭钟祥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即便明军收拢了部队,李世勋手握一万大军,距离身后的主力没有多远,想自保还是很容易的。

“兵贵神速,此外就是要善于保密。”胡全才对李世勋很看重,不厌其烦地交代道:“你率领部下出发时,不要对手下说是充当大军的先锋,只说是去上游监工,监督疏通河道的工作。等到离开汉阳以后再对部将们挑明,免得这里人多口杂泄露了风声。”

胡全才让总督衙门的官员全力配合李世勋,把大量的粮草和牲口立刻运到他的营中,再帮他找一批熟悉安陆府地形的士兵当向导。

……

武昌城南,提督武昌马军的将领正坐在自己的营帐中闷闷不乐。

昨天晚上有几个亲戚、朋友找到营帐里向自己诉苦,说是总督大人让外地兵协助征丁,这些士兵骚扰民宅,敲诈勒索。亲朋们希望马军提督能够帮忙说说情,要是能派两个士兵保护他们的家宅安全当然是最好了。

不过这种要求超过了马军提督的能力。

总督大人已经明令要他老老实实地呆在营内不得外出,马军提督能做的只有派几个兵回去给自己家站岗。谁都知道,湖广总督此举是为了平息外地援军的怨气,好让他们在出征钟祥的时候出力。武昌毕竟是湖广总督的驻地,胡全才也不会让外地兵闹得太过分,敲诈点银子、沾点便宜也就到头了。

“家主的岳老爷来了。”一个家丁慌慌张张地跑进来报告

“我泰山又派人来了?”马军提督的眉头皱得更紧了。

昨天湖广总督开始征兵,岳父家就派管家前来,找马军提督要几个士兵去充数。提督好说歹说,才把一脸失望的管家送出了军营。他估计等到回家的时候肯定要被媳妇埋怨,说他没有尽到半子之责。怎么昨天好不容易才送走,今天又来了?

“不是,是岳老爷亲自来了!”家丁道。

马军提督闻言大惊,连忙跑出帐外迎接,把怒发冲冠的老丈人请进中军帐。进了帐篷后,马军提督大礼拜倒,口称:“小婿拜见泰山大人。”

“快起来,找你有正事。”老泰山口齿含混地叫道,等不及女婿叩头。

马军提督抬起头,老丈人揭开捂在右脸颊上的布罩,只见整个腮帮子都肿胀起来,显然是被人打了。

“谁敢对泰山大人无礼!”马军提督见状十分生气。

岳父是武昌的缙绅,现在新朝肇造,武人的地位比较高,要是放在前朝末年,武人能把女儿嫁入缙绅家庭已经欣喜非常了,绝不敢妄想娶一位缙绅家的小姐。马军提督讨了这位小姐后心满意足,对妻子百依百顺,对岳父也非常恭敬,简直比亲生儿子还孝顺。

“是李世勋那贼的兵!”岳父恨恨地说道。

今天早上李世勋的手下到岳父的府上打秋风,拿了银子还不肯走,居然指着一个丫鬟,说她看上去像个潜逃的贼人家属。马军提督的小舅子与士兵理论,被士兵拿棍子打了,岳父大人过去保护儿子,也被扇了一耳光,把半边脸都打肿了。士兵们没能得逞,恼羞成怒,临走时在庭院里乒乓一通砸。

马军提督听完之后一蹦三尺高,嚷嚷着要去李世勋那里讨个说法,要对方把犯事的罪兵交出来。不过片刻后,马军提督自己就泄气了。现在武昌兵都不太受待见,钟祥获释的俘虏有家不能回,还处于被监视中。

外地赶来武昌的军队现在是湖广总督的依靠,马军提督知道李世勋在胡全才心目中的分量,他找上门去只能是自取其辱。

马军提督的岳父冷眼旁观,看见女婿满脸沮丧的表情,突然出声问道:“贤婿可有绝对信得过的手下?”

“当然。”马军提督不假思索地随口答道。接着就猛醒过来,急忙凑到岳父跟前,小声问道:“泰山大人要做什么?”

“我这里有封信。”岳父从怀里摸出一封信来,是一封匿名信。四顾无人,在女婿耳边轻声说道:“山西佬要让李世勋当前锋去偷袭钟祥府城。这封信里写有山西佬的计划和李贼麾下的兵力,贤婿有没有得力的死士,能把这封信送去那边?”

“这……”马军提督震惊不已,相比他的计划,岳父的计划显然更安全,只要把这件事情做得神不知鬼不觉,那可比提督本人公开去找李世勋的麻烦要好,没人知道当然也不会有罪了。而且成功的把握也要大得多,听说那个小福王可不是好惹的,收拾李世勋想必不在话下。

现在马军提督担心的是,岳父手中的情报是否可靠,是如何得来的,万一将来发现是军情走漏导致明军有备的话,湖广总督很可能会展开排查,情报提供者是否能守口如瓶呢?

“是你那连襟拿来的。”得知这个女婿的担忧后,岳父一句话就让马军提督放心下来:“刚才总督幕府里所有的幕僚都帮着筹备出征事宜,只要你这里不出漏子,就不会有人知道是我们翁婿传出去的。”

“泰山大人尽管放心。”既然是那个在总督衙门当幕僚的连襟拿回来的情报,马军提督顿时胆子一壮,伸手把信接了过去,向岳父保证道:“小婿这就派一个得力之人送去钟祥。泰山大人尽管放心,这个人胆大心细,一定不会出事。而且他的命还是小婿救下的,就算失手也绝不会出卖小婿。”

……

钟祥。

邓名翻看信函时,贺珍正在一旁询问从前线返回的探哨。

郝摇旗此时已经把物资运回房县,贺珍本来也打算这么做,但才回到钟祥就突然得到急报,前线的探子发现汉水下游的清军出现反常行为。

探子向钟祥的明军将领报告说,他们发现清军突然开始大张旗鼓地疏通河道。正常情况下,如果只有这么一个报告,邓名和贺珍对清军的行动还难以判断,不知道胡全才到底有什么图谋。但是随后就有几个使者先后悄悄来到明军大营中,送来了几封匿名信。

这些使者都自称是普通百姓,是受心怀大明的义士所托前来报信,这些义士报效朝廷不图封赏回报,因此都是匿名信使者也不肯透露他们身份。话虽如此,但有好几个使者一看就是当兵的,有一个人见到邓名时还习惯性地行军礼,姿势也做得极其标准。

送来的匿名信内容不完全相同,但有一个意思却是一致的,这些匿名的义士们异口同声地警告明军,胡全才那个山西佬要出兵攻打钟祥,万万不可等闲视之。

最简单的信中也就是这么一句话,行动时间、兵力一概没有;而最详细的一封,则逐条叙述了胡全才的计划,通知明军充任前锋的是驻守常德的李世勋,此人携带的军粮以及手下的披甲兵数目也精确到了个位数。

“什么心怀朝廷的义士?都是武昌府、汉阳府的缙绅!”听邓名念了这几封匿名信的内容后,贺珍断言道。

这些信件中有两封特别重要,其中一封自然是那封列出李世勋的兵力和军粮数目的,另一封则把李世勋的行动路线和出发时间告诉了邓名。

“这两封信的主人,肯定在湖广总督衙门里有熟人。”听邓名说完两份信的内容后,贺珍猜测道:“写信的缙绅,并不打算投奔我们,他们只不过是和胡全才有仇,或者和李世勋有仇,想要借刀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