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让我们做发展的原动力吧(2 / 2)

我们的1654 小样有型 1906 字 6天前

建国安董事知道,他是想再一次教会那些家庭主妇们学会青贮技术后再走,家庭饲养,从来都不是可以轻视的。

两人分手后,建国安董事联系了一下郝刚部长,吩咐了一下护青的事情。然后心想,这个王国涛站长,直接提醒我护青问题就完了呗,还要绕了个圈子。

在玉米收割的过程中,所有参与劳动的明人农民都被允许生吃一穗……挑最小的,因为那个比较嫩……明人农民们香甜地吃了一穗,纷纷大赞,这是真正的粮食啊,一穗就足以饱腹!

郝刚部长一开始还不太明白建国安董事的用意,他小声问:“这一批不是甜玉米吧?也能生吃?”

“放心吧,能,也一样甜呢。就是淀粉不太好直接消化,有胀腹感觉。”

收割后就要晾晒脱粒了,刚晾晒没有两天,他妈的下雨了……幸好有天气雷达提前通知,他们还来得及搭制棚子,没有受到什么损失。

由于还属于试验性种植,汉唐集团这一次只用了二百公斤玉米种。能种上二百亩,这当然是在育苗后移亩栽种的情况下做到的。

试种的结果表明,台南的旱地完全适合种带来的种子。但是如果汉唐集团能够及时施肥,尤其是尿素,那么产量还能大幅度增长……这个倒不是一时半会能够做到的,布袋工业区能提供一些氯化钾和一点点的硝硫基复合肥,这都是意外之喜了。

扩大玉米种植面积,指望不上机耕了,只能完全使用人工了。

当陆履常技术员,把苗栗地区的基本情况带回来后,汉唐集团的人一一推演后,才知道,开采不是关键,而是如何运出来才是关键啊!

他们计算了一下,就算开辟出一条够单人行走的道路,也要以十年做计算单位……现在就以个人以背运的方法运输,那成本太大了……按照正常的历史,那里还是要二百多年后才有人烟……不过,只要地质情况变化不大就好,让人心安。

所以现在赤嵌地区还要以人畜力为主,继续开垦旱田。

机井的浇灌面积的问题,提到议事日程上了,

一口机井勉强可以浇灌两百亩,再扩大,肯定供应不上。

怎么办?玉米不似土豆和地瓜那样好对付,偶尔浇灌一下即可,玉米却要定时,定期……指望老天是不行了……

滴灌吧……有技术员在网上献计说道。当时有人笑了,说,我们上哪里弄聚乙烯管……

那个技术员说,我曾到四川自贡盐场旅游过……知道吗?古人们能用竹筒把一百多里外的天然气引到盐场来煮盐,只用竹筒……我当时顺着那线路走了一趟……满心的震撼,人还有什么做不到的?

当时,思路一下子打开了,对啊,大自然赐与人类的物资一定不会只有一种用途……我们应该放下身份,好好学会利用土方法!

一时间各种办法喷薄而出。竹管可以用上,那么陶管、瓷管也可以用上,而且我们还有水泥做封堵物,不行我们还可以用上水玻璃嘛。

于是,一套汉唐集团版本的滴灌综合技术在纸面上,不,在网络上成型了……

设置高架水塔,采用自重力加压。节省抽水机和扬水机的马力,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滴灌设备的起始段采用陶瓷管运送,充分利用它的抗压力强的作用,滴灌口可以用棉布捆绑,使得它在压力大的作用下,仍可以慢慢以浸渍的形式滴灌。

滴灌设备的中间段采用瓷管,充份利用它容易封闭严密的作用,以保证可以有足够的水源到达二级水塔。

滴灌设备的结尾段完全可以使用竹管扎眼后埋置。

通过试验表明,虽然水在运输途中跑冒漏情况比较严重,但还是远比一开始的漫灌强大太多。

一个机井经过推演,完全可以供应六百亩旱地的浇灌需要!

示范工程上马后,吴咏梅小声说:“国安,就这要简简单单啊?明人们怎么就没有想到呢……”

建国安董事看着那高大的水塔说:“咏梅,他们想到了也没有用,他们缺少原动力……我们来这儿,就算是给他们加了原动力吧。”

吴咏梅想了想,说:“国安,还真是这样,比如百年孤独,两家都用一样的催化酶,完全由我们扶植的刘家,就没有张家的有味道,烈了些,他们张家借助我们帮助,发展出自己的风格了……也学会加焦糖了。”

建国安董事默默地点了点头,实际上他那时把心思都用到了这次秋粮的种植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