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节(2 / 2)

如珠似宝 珍珠令 1865 字 9天前

谨和在她屋里,见这小祖宗就这么跑过来,生怕她把自己摔了,赶紧上前扶住她,与她慢慢走回去,领着她坐下。

楚楚脸颊绯红,心跳很快,呆呆地任由谨和摆弄。

除了调好的凤仙花汁,谨和带来的盘子上还有一些细碎晶亮的宝石和微小的金丝蝴蝶等装饰。

谨和拿着那些宝石在楚楚手上摆弄,寻找合适的装点方式。

楚楚回过神,看着自己的指甲,问她:“谨和姐姐,你这是做什么呀?”

谨和笑道:“您瞧瞧,这两个珠子,贴哪个更好看。”

楚楚看着那些漂亮的小物件,想了想,道:“不必贴了,谨和姐姐,你帮我染颜色就好。”

谨和疑惑道:“这是如今新流行的花样,京城里的夫人小姐们都喜欢往指甲上贴。您不喜欢吗?”

楚楚倒不是不喜欢,“这些宝石碎玉的边缘太锋利,我做绣活时,恐怕会勾丝。”

她怕贺时霆下次再要她绣什么的时候,她会绣不好。

忽地,窗户外有人朗声道:“给她贴。”

楚楚诧异地转头,见到贺时霆斜坐在自己的窗台上。

她疑惑地歪了歪头,“您怎么还未出门?”

贺时霆噎住,没回答她的话,转而道:“不要你做绣活,这指甲怎么好看就怎么贴。”

楚楚难得的没有听贺时霆的话,倔倔地说:“我不贴。”

贺时霆见她不听话,也不生气,笑着骂道:宠得你越发刁钻了,连我的话都不听。”

既然她非不贴,贺时霆也不勉强,与她道别后便离去了。

他出了门,坐在马车上,掩在袖中的手伸了出来,指尖捏着一片平安符。

这是方才他从香囊中找到的。

屋内,楚楚伸着手让谨和帮她染色。

她空出的手拨弄了几下小盒中的宝石碎玉,好一会,才道:“谨和姐姐,待会儿还是帮我贴吧。”

谨和不解,方才她不愿意贴,连侯爷的话都不管用。现在侯爷不勉强了,怎么又要贴了?

但楚楚说完这句话后,就一直沉默地低着头,没有再说话。

他想要自己贴,那就贴。

可他不要自己做绣活了,会不会是因为不喜欢自己做的那个香囊?

楚楚有些失落。除了绣活,她别无所长,也没有什么能给贺时霆的。

楚楚读书更用功了。

贺时霆见她那样努力,担心自己耽误了她,左右思量,最后请了个女先生,每日早间来给她上课。

女先生名唤孟眉昕,原是大家闺秀,嫁人前守了望门寡,后来家道中落,为了谋生出来做女先生。

她学识渊博,为人正直,是京城里数一数二受敬重的女先生,许多名门贵女都以能得她教导为荣。

楚楚初见孟先生的时候,被她严肃的神色慑住,提心吊胆地受了她一番考校。

孟先生问,她答。她答得越多,孟先生的脸色越黑,她的声音越小。

好在孟先生虽然脸色难看,但没说她什么,考校完,就干脆利落地上起课,临走前还给她留了许多功课。

楚楚经孟先生一点拨,看书时产生的许多疑惑都茅塞顿开。待孟先生走后,她便认真地做起功课。

过了些时日,孟先生发现楚楚学得非常快,虽然起步晚,却是她教过的学生里最有灵气的。

她给楚楚布置的功课其实多得过了分。

一是楚楚的基础实在太差,与刚启蒙的小孩儿相差无几,需要多布置一些。二是她原以为楚楚是贺侯爷的通房丫鬟,她为人古板,不喜欢这样自甘轻贱的女子,因此故意多布置了些。

但经过这些日子,她发现楚楚很聪慧,也异常用功。她布置的功课再多,楚楚都能按时做完。

而且楚楚和贺侯爷的关系,据她看来,似乎仅仅是发乎情止乎礼,楚楚也并不是什么通房。

孟先生便摒弃了成见,教导得更加用心起来。

这日,贺时霆下朝早,赶上楚楚还在上课,他站在门边,听孟先生给楚楚讲解诗句。

讲着讲着,孟先生举了个反例。她提起数日前那场京郊诗赛。

那场比赛上所有的诗被收录成一本诗集,其中一首无名氏的《砚》被她批评得一无是处。

楚楚向来对孟先生非常尊敬,此刻却难得的与她辩驳起来,话里话外直夸那首诗,把孟先生气了个半死。

她留下一句“孺子不可教”,便下课了,临走前给楚楚留了一本不薄的诗集,要她这几日尽快地背下来。

对这种要下很多苦功夫的功课,楚楚答应地很快,对孟先生的决定没有半点质疑。

孟先生好气又好笑,不知说什么好,心里想着自己这个学生哪里都好,就只是于诗词上不开窍,以后还需多费心调、教。

孟先生出门时,遇到了贺时霆。

她对贺时霆恭敬地行了一礼,方才离去。当日她家里落难,幸得贺时霆相助,否则他们早就活不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