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节(1 / 2)

荣锦路 漫漫行 4364 字 5天前

只要不误了吉时,娘家人闹得越厉害, 也只能说明娘家人对新嫁娘的重视不是?再者,这离吉时还早着呢,他也相信他这位九妹妹自有分寸。

沈长丰带着兄弟们去搬箭靶和弓箭去了,一旁的韩王等人纷纷露出了苦笑,他们今日可没有带武状元来啊,还有就是带武状元来又怎么样?沈家的子弟都是自小练武,还有不少沈家的子弟,比如如今的梁国公世子沈长冀都是沙场上真刀真枪建立起来的战功,他们怎么和人家比?

韩王等人将目光放在了沈长冀那一边,看着年长的几个沈家子弟显然是知道分寸的,并没有要下场热闹的意思,心中都不由松了一口气。

沈皎看着一旁紧张的韩王,不由笑了,对于韩王的骑射功夫她还是有了解的,虽然比不上之前勇王,但是韩王的骑射功夫在一众皇子中也都是拔尖的,不然,她也不会让韩王比试这个。若是韩王骑射不行,在现在暴露了出来,到时候被嘲笑的不只是韩王,还有他们沈家。但韩王骑射功夫很好,如此,韩王会被赞誉,沈家会被恭喜,六姑娘在上面也会见到韩王的飒爽英姿,促进一下新婚夫妇的感情,一举三得的事情,何乐而不为?

沈皎抬头看了眼正趴在窗前,只露出一条缝往外看的害羞的六姑娘,又看了看一旁的韩王,她觉得韩王应该感谢她才是。这样表现的机会可是她给予的不是?

果然,正如她所料,韩王的骑射功夫很好,甚至隐隐压着她五堂兄沈长丰一头,不过这也是正常的,沈长丰走的是文官科举的路子,虽然沈家的子弟都是要练武的,但是终究是根据走得路不同,练武的程度也不同,再加上沈长丰的年纪比韩王小上一两岁,力气不够,输了也是正常。

但是沈皎能够看出来,韩王并没有尽全力,她知道这是韩王为了今日的场合留出的让步,如此一来,沈家和韩王皆大欢喜。若是沈家真的想让韩王没有面子,何必让沈长丰来呢?直接就是沈长冀上了,韩王的骑射练的再好,又怎么比得上在战场驰骋多年的沈长冀呢?

这是沈家和韩王心照不宣的结果,韩王险赢,韩王受到了赞誉,能够接到新娘,沈家输得又是一个年纪不大学艺不精的文人,这样沈家也保全了颜面,沈家以武立家的名声也没有任何妨碍,自是再好不过。

不过,相比于韩王在一旁的比试,她更关心的是这对于术数的解答,结果和她想象的差不多,这题在这些自小只读经史的文人眼里,很是难答,可以看出他们对《九章算术》这样的书籍涉猎不多,比起上一届的前三甲三人的毫无头绪,倒是韩王身边带着的一位青年,看样子像是高门出身的世家子弟给答了出来。

沈皎好奇地问道:“你是何人?读过《九章算术》?”

“回郡主,在下陈辉,家父户部尚书。”陈辉恭敬地答道:“因着对术数颇为喜爱,所以算经十书都通读过,所以今日有幸能够答出郡主出的题目。”

“你很好。”沈家笑着对陈辉肯定道:“现在向你这个年纪能读过算经十书的已经很少了,你很不错。”

所谓的算经十书,是指汉、唐一千多年间的十部著名数学著作,隋朝的国子监的算学科曾将这些作为教学的用书来使用,在算学中地位极高,所谓十书,包括《周髀算经》、《九章算术》、《海岛算经》、《五曹算经》、《孙子算经》、《夏侯阳算经》、《张丘建算经》、《五经算术》、《缉古算经》、《缀术》,一共十部书。

因着科举开始的时候还有算学这个科目,可是随着时代的演变,这些虽然也有,但是已然不多,所以学些这算学的基本上也都没有了,现在想要找到一个通读过算经十书的年轻人已经很难找到了,不为别得,只能够耐下心去学习算经,而不去选择科举的经史子集的已经基本上没有人了,毕竟谁人不想金榜题名,位列人臣。

对于今日能够找到陈辉这样一个人,她觉得今日收获颇丰,也不罔她在六姑娘的婚宴上,出这样一道算术题去试探这个时代的文人的算学功底了。

随着两边考题的结束,时间刚刚好,吉时也已经快到了,韩王终于能够心满意足地将六姑娘接出来,拜别高堂后,便起身回了韩王府。

沈皎看着远去的迎亲队伍,露出了笑容,她相信她的六姐姐一定会幸福美满。

不过,她没有想到她还没有开口向天和帝提及陈辉在算学上的出众,这边天和帝倒是先提起了。

“朕听说你对陈尚书家的嫡幼子陈辉颇为赞誉。”天和帝说完后,突然有些感慨地对着沈皎道:“你也大了,虽说陈辉的门第低一点,但是只要你喜欢,皇舅舅定然让你如愿以偿。”

第297章 纪善

天和帝的话落, 原本正在吃着胡喜呈上来的点心的沈皎差点被噎住, 连忙喝了口茶, 才缓过一口气来, 哭笑不得地看向一旁的天和帝道:“皇舅舅在说什么?我不过是看着陈辉的才华, 是个能得大用的, 夸奖了几句,您这是在说什么呢?”

对于外甥女的话,天和帝很是尴尬地轻咳了一声, 他自是能看出来沈皎对于这个陈辉没有那方面的意思, 于是连忙将错推给了旁人道:“这件事跟朕没有关系,都是他们汇报时误导了。”

这要这么多下属干什么, 若是连这点锅都背不了, 还要这群人有何用?天和帝毫无负罪心地将错全都推给了下属, 以博取自己是个从不臆想的好长辈的印象。

沈皎听了之后好笑不已,自从她及笄之后,天和帝对于这方面也开始越来越放开了,今日的话, 除却臆想打趣外,更多的是天和帝是在向她表达其没有插手自己婚事的想法, 这个想法让她很是高兴。

“好了,不说这些了。”天和帝轻咳一声,问起正事来:“你怎么会对这个陈辉感兴趣?”

“这个说来话长。”沈皎笑着和天和帝解释道:“之前我不是和皇舅舅说过我有意开设农事和工事的学堂的事情吗?所以想着先试探一下朝中这些进士学子们对于算学这方面的了解, 毕竟算学是对农事,特别是对工事的帮助甚大。所以八表哥和六姐姐的大婚上, 我趁机试探了一下,毕竟当时是个绝佳的机会,若是我再找个时机,换个时间私下试探,一来是人凑不齐,二来是难免让人多想,所以才选择了在这场婚事上稍作试探。”

“结果呢?”天和帝问道。

“结果和我想得差不多,不要说这些新科进士对这些一窍不通,便是一些已经在朝堂任职几年的官员对此事也是多为不解的,在场的只有零星的几人对于算学算是了解的,唯一精通的便只有陈辉一人了。”沈皎说完后对着天和帝建议道:“虽说治国知道和这些算学没有直接的关联,但是皇舅舅也清楚,若是说整个大齐的发展,定然离不开算学的辅助。”

“农事工具的打造和改进,桥梁河道的修造,特别是兵器的改革,这些定然都离不开算学的辅助,算学可以说是一种工具,只有会用这个工具,才能不断地改进工具,更好地建造桥梁河道房屋等,算学的作用,我在这次去山东治理河道的时候可谓是体悟深远。”

“而且,这些最基本的算学,也是可以帮助地方官员处理政务的,税收这些的计算都离不开算学的帮助,所以算学的应用真的非场之广,对于官员来说也是必要的一个技能。”沈皎继续道:“据元嘉所知,张敬宗张大人对于算学正是颇为精通的,当初张大人曾经向我感慨道,若是没有这个作为基础,他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将河道治理好的,毕竟水流,分沙,修筑堤坝水闸,这些都没有算学可不行。”

“张大人的话,我至今记忆尤新,所以我也想要向皇舅舅进言,将科举回复隋唐时期的兴盛,开设明算等科目的科举应试,为大齐广纳贤才。”沈皎对着天和帝诚恳地进言道。

在她生活的那个时代充分证明,科学的发展才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前进动力,是基石,科学落后了,就会挨打,被侵略,血淋淋的历史更是证明了这一点的正确。所以,她才会如此致力于工事的发展,毕竟只有工事的发展才是推动一切时代发展的动力。

而工事的发展,永远离不开算学这个工具,只有用好这个工具,才能让工事的效果发挥到极致。

“朕明白了,不过此事要好好和朝臣商量,开设明算这些科目可不是这么容易的。”天和帝点头道,明算这些科目又哪是这么好开的,这天下的读书人,读得都是经史子集,都认为只有学号经史子集才能为官做宰,若是有朝一日,告诉他们学好算学也能为官,可想而知,最为反对的便是这些士子和朝臣们,自是绝对急不得。

不过,虽然现在急不得,但是也不能一直放任不管,而且是定然要变革的。但是就算是现在不能突然的变革,打开一定的大门还是可以的。

“你想做什么就去做,为你提供方面,朕觉得朕还是能够办到的。”天和帝承诺道。

“元嘉多谢皇舅舅。”沈皎赶紧谢道,随后笑着和天和帝讨人道:“那我也不和皇舅舅客气了,我看重了陈辉在算学上的研究,想要借陈辉用一用。”

“此事你和陈尚书说就行,相信他会同意的。”说起这个,天和帝摆手不在意地道:“之前陈韧和朕说过这个儿子,说事他在科举上没有天分,估计是这辈子都考不上举人了,心思都专研其它东西去了,所以想向朕求个恩典,给这个嫡幼子荫封个一官半职的,也好说亲。”

“朕本来是答应了,如今可好,也不用吏部给他安排了,你直接把人领走就是,你是亲王爵,按理来说应该有长史司的,至于陈辉的官职就王府纪善就好。”天和帝想了想道。

沈皎听后,对着天和帝道谢。不过,从天和帝意思来看,天和帝是真的打算将亲王享有的待遇全都给她。按照礼制,亲王和太子一样,也享有自己的一套幕僚班底,不过是没有太子那边的官职大罢了。按照规定,亲王府最大的应当是王府长史,正五品,而显然,这样的官职可不是什么人都能当得,至于剩下的,唯一适合陈辉的便是这正八品的纪善了,纪善掌讲授之职,也算适合。

沈皎和天和帝到了恩后,又和天和帝商议其它的事情,便离开了皇宫,朝着户部尚书陈韧的府邸而去。

“元嘉郡主请见陈大人,这是拜帖,郡主说冒昧打扰,实有唐突,但还请通传。”

第298章 户部尚书

陈府门前的小厮靠着眼前的铜辇, 听着轻风的传话和递上的拜帖不由一愣。

这郡主肯定是女眷, 这女眷不去后院拜访夫人, 反而要去前院拜访老爷, 这样的事情他还是第一次处理, 一时有些为难, 不知道如何是好。

轻风看着眼前的小厮不解地望向她,眼神中带着明显的疑问,不由好笑地再次重复一遍:“元嘉郡主请见户部尚书陈大人, 这是拜帖, 还请通传。”

小厮虽然不明白为何一个郡主要拜访他们老爷,但是对方毕竟是皇家郡主, 怠慢不得, 所以赶紧接过拜帖, 前往里面通传。